传承红色基因 培养“清华气质”“小清华”做出
让每个孩子学会游泳和花样滑冰两项技能
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孙亚斐文/图
百年老校传承红色基因
清华小学,是辛亥革命的产物,是新文化运动的受益者。百年来,清华小学将“明德守信”、“孝慈友悌”奉为校训,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。可以说,清华小学的历史就是一部近现代回族教育史。
沿袭孝友街三百年养正义学精华,清华小学名士辈出:投身革命的原国务院副总理杨静仁同志、回族著名书画家马西园先生,名医马崇德、戴祥麟、马世融,中国武术的“马氏四杰”……都是这所百年老校的骄傲。
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,进步青年杨静仁(1932年毕业)、鲜维俊、马明德奉上级指示,协助八路军驻兰办事处建立西北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战组织,帮助营救被俘或失散的红军西路军指战员。将原有的“回民教育促进会”改称为“甘肃回民教育促进会”,成立了西北第一个“中共回民特别支部”,杨静仁任委员会书记(相当于秘书长),马明德出任清华小学校长,任期一年。这时的学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生气勃勃,办得非常活跃,可以说,清华小学是兰州回族同胞最早接受红色革命教育的摇篮,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
培养清华气质的孩子
清华小学校长张小瑞表示,学校突出德育实效,开展理想信念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,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,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,共同繁荣发展。学校被评为“甘肃省民族团结模范集体”、“城关区民族团结示范学校”。
强化体育锻炼,两年过渡当中,我们通过购买服务方式,保证每个孩子学会游泳和花样滑冰两项技能,培养孩子清华气质,达到体育项目一生两特。成立清华游泳队参加省市比赛。为助力2022北京冬奥会,申报并荣获教育部“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”,“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”称号。
增强美育熏陶,男女舞蹈团50人的规模,不论冬夏到处借场地训练,参加兰州市“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”城关区“共筑中国梦共绘同心圆”演出;全校师生吹葫芦丝并形成浓厚的音乐氛围。三十多名小苗苗被选拔常年参加小提琴演奏训练。正筹备非物质文化遗产尹派传承人王君安老师的越剧进校园,成立清华小学越剧社团。学生马博恩主演的电影《生根》荣获中美电影节“金天使奖”。
张小瑞告诉记者,学校培养清华气质的孩子,为他们一生奠基。
承担特色教育大任
清华小学做为一所百年老校,一直坚持为特色教育增砖添瓦。学校连续五年的招生统计中显示,民族学生在校数量始终保持在40%以上。足见学校在辖区内承担的重要任务。同时,他们也接受了大量的外来务工随迁子女,为城关区教育的稳定和发展贡献了极大的力量。谈及教育质量,张小瑞也非常自信。记者在一份清华小学历届校友就业统计中看到,留学日本、加拿大、俄罗斯等国的学生不在少数,毕业于国内双一流大学的学生也不在少数。
据了解,清华小学正处在全面改薄、扩容增量、校舍重建的关键时期。总投资4060万元,总建筑面积达8399.70平方米,这次重建是百年来五次改扩建中规模最大,投资最多,工期最长,质量最好,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建设。
来源: 兰州新闻网 兰州日报
版权声明:
凡文章来源为"兰州新闻网"的稿件,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兰州新闻网",并保留"兰州新闻网"的电头。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